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盛世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管世敦看了看渭河平原的基本情况,趁总督单大处理土地回收问题的空隙,便留下正仕夫妇,经嘉陵江回到重庆,带着次孙管崇仲东下湖广。到武昌后,首先拜见了湖广总督刘大人夫妇,此时的崇仲比他们在敬仲婚礼上见着的崇仲又高又壮实一些了,阅历也丰富了,总督夫妇非常喜欢,坚决留他在总督府吃住。

    有总督刘大人将武昌峨嵋酒家建成可与黄鹤楼媲美的传世之作的指示,激起了秦邦主的斗志和豪情,能为世人留下可比美黄鹤楼的传世之作,让自己的大名与此楼共存,也不枉活一世。他从三峡里头用重金买四十八根参天大树金丝楠木为顶梁柱。管世敦从离去又返回已二月有余,峨眉酒家的主要骨架都已搭好,非常结实,又非常雄伟,每天围观的民众达数百人。管世敦与刘大人带着崇仲共同会见了秦邦主。

    秦邦主:“二位大人,我作为一个大木作匠人又何尝不想留下传世之作,所以我不惜重金购上等木材,进行施工。我想,为了传世之作即使赔本都值。”

    管世敦:“秦邦主,总督大人高瞻远瞩,提出建一座可作传世之作的建筑,意义深远,这不仅涉及大家的名声荣誉,更主要是与天下最大的鱼米之乡的地位相适应,与当今皇上建立太平盛世的宏伟大业相匹配。为此,为了实现大家的共同心愿,我再投入三千两,总价一万两。”说完又拿出三千两银票递给秦邦主,秦邦主说道:“管大人不惜重金我秦某决不惜劳力和智力,建出传世之作与黄鹤楼一比高下!”

    管世敦命人从广州买来二船玻璃,交秦邦主,第三天便乘自己的船,逆汉水进入汉中,穿褒斜道去到西安,从事陕西的开发。临走时留下二十万两给崇仲。

    一天崇仲在司门口买东西,听见一年青人在讲卓刀泉如何如何,他赶忙问:“这位大哥,请问卓刀泉是在什么地方?”

    年青人:“这么有名的卓刀泉你都不知道,当年关公大老爷在此磨过他的青龙刀,就在我们武昌。”

    崇仲:“出水量大不大?”

    年青人:“大,大,哗哗的直冒。”

    崇仲:“谢谢!”

    崇仲回到总督府,问了门卫卓刀泉在什么地方,门卫说:“虽不大远,但不好找。”

    果然第二天,门卫让自己的女婿张山带崇仲沿着一条官道进山,来到个湖边的小山上,在一座破败的关帝庙一侧看见了卓刀泉,泉侧还有前明留下的一座石碑,上刻“关圣帝君卓刀处”七个大字。泉水冒出后,流往低处,不远便进入一个大湖里。他用手捧了捧卓刀泉的水尝了尝,清沥甘甜,好水,是烤酒的好水。再环顾左右都是一片低洼地,几里之内无人烟,不知泉水有没有主人。正在着急之时,带他来的张山说道:“看,湖上有只打鱼船,我们问他去。”

    两人跑下山坡,正好打鱼的也划向这边来了,原来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

    崇仲:“老爷爷,请问你是这一带的人吗?”

    老爷爷:“是呀!年青人问这个干什么呀?”

    崇仲:“老爷爷,我想问卓刀泉有主人吗?这一带土地是哪家的呀?”

    老渔翁:“这一带荒了几十年了,没听说是谁的,应该是官地吧。”

    崇仲:“老爷爷,古书上说的武昌鱼是不是就是我们我们武昌县出的鱼。”

    老渔翁:“武昌鱼是一种头小身大肉多的优良鱼种,在武昌府境内的鄂州出的。这么多年的战乱,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不知还有没有人在养,年青人想养鱼吗?”

    崇仲:“老爷爷,实不相瞒,我有个想法,我想利用卓刀泉的水烤酒,用酒糟养武昌鱼,不知行不行?”

    老渔翁:“年青人,你的想法很好,我们武昌府,还没有烤酒坊,更没见过酒糟喂鱼。但你可以试一试嘛。鱼贱得很,只要是能吃的都吃。但这个地方太低,涨水时要淹,建酒厂却不行。”

    崇仲:“谢谢老爷爷的指点!”

    第二天一早,崇仲又与门卫的女婿张山骑马奔赴鄂州,中午便到了。在饭馆吃饭时从老板那里打听到出武昌鱼的地方——娘子湖。,而且在饭馆里见到并吃到了武昌鱼。很快找到了娘子湖,一个约有两万亩的大湖,看见湖边有位渔妇在晒网,于是崇仲走过去问道:“请问大嫂,这儿是娘子湖吗?”

    渔妇见是一位年青人在问她,于是说道:“是呀,你要买鱼吗?我可没得。”

    崇仲:“大嫂,这么有名的盛产武昌鱼的娘子湖竟然没得鱼,这是啥原因?”

    渔妇:“湖老板不养了,既不投食,又不放鱼苗,越打越少,过几天怕鱼影子都见不着了!”

    崇仲:“这个老板疯了吗,明明是棵摇钱树却不要,他卖不卖呢?大嫂知道不?”

    渔妇:“你这位兄弟真说准了,老板真的疯了,有两三年了,到处医,钱也花光了,人也未医好,老板娘只好卖湖了。”

    崇仲:“他们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去看看,如谈的好,就跟他买了。”

    渔妇:“呀,大兄弟。这要好多银子,你家大人会同意吗?”

    崇仲:“银子不是问题,我能做主,大嫂能给带个路吗?这是送给大嫂的带路费。”说着拿出一个一两重的银元宝。渔妇一见还有带路费,很快他带到一个小山坡下,指着坡上一个大院子,说道:“老板就住在这个院子,我们去敲门,大兄弟,老板姓徐。”

    开门迎接他们的正是老板娘,渔妇:“老板娘,这位小兄弟有买娘子湖的意思,你们自己谈吧,我回去了。”

    老板娘:“请进。”

    崇仲二人进入内院正厅坐下。

    老板娘:“这位兄弟有买娘子湖的打算,这可不是小数目哟。”

    崇仲:“老板娘,这你不用担心,我们家有许多万亩鱼塘,我婆婆一口气买下洞庭湖八十万亩,你这两三万亩娘子湖可谓小菜一碟,开价吧!”

    老板娘:“我的娘子湖两万亩,湖边五口大鱼池一千亩,孵鱼苗的,还有这所大院子,一共三万两不算贵吧?”

    崇仲:“老板娘,你先说说你喊三万两有什么依据,比如你修鱼塘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年,目前湖里有多少鱼?值多少钱?”

    张山:“老板娘,我们已问过你们的渔工。”

    老板娘:“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谁知道用多少银子。目前湖里是没有多少鱼,你这小兄弟也可还个价嘛!”

    崇仲:“我是可以还个价,只是与你的报价差价太悬殊了。我还一万两如何?”

    老板娘:“太少了吧!”

    崇仲:“你的湖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一湖清水,这我在武昌一千两银子都买的到。”

    老板娘:“我育苗池还有鱼苗。”

    崇仲:“你五个塘只三个有鱼苗,你说应该多少钱?”

    老板娘:“至少值三千两嘛!”

    崇仲:“那好,我就只买这三个塘,给你三千两可以不?”

    老板娘:“那怎么行!鱼苗都没有了,我的湖谁要?”

    崇仲:“你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光一个湖是不值钱的,我给一万两已是还得很高了,如果老板娘不接受,我就打道回府了。”

    说着站起身,做离开的准备。

    老板娘:“我这三进大院也值很多钱嘛。”

    崇仲:“我一开始就说了包括房子在内。看来老板娘没有卖的诚意,这就告辞了。”

    背起行囊就往外走。

    老板娘:“好吧,一万两就一万两,卖了!”

    崇仲:“那写买卖契约吧!”

    老板娘:“行!”

    崇仲从行囊拿出笔纸和墨龛很快将契约写好,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门房女婿张山作为中人也签了字。崇仲拿出一万两的银票,老板娘拿出湖的地契相交换。

    崇仲:“老板娘,你这两万亩娘子湖怎么经营的?不可能就就你们两夫妇吧?!”

    老板娘:“有个管事和五个渔工,起鱼时再找临工。”

    崇仲:“请老板娘将他们找来,你宣布湖已易主,我也有话要说。”

    不一会,这六个人到了,老板娘宣布:“湖已换成管老板的了,至于你们怎么办,听管老板的。”说完便进屋内院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崇仲:“管事贵姓,你先介绍一下你们吧!”

    管事:“免贵姓张,字天明,主要负责一些技术性的事,这五位皆是本村人,姓肖,是叔伯兄弟。一般以数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很好记,他们具体做养鱼捕鱼的事。”

    崇仲:“张管事,目前娘子湖的经营情况好像很不景气,湖中鱼已经打完了吗?”

    张管事:“是很不景气,老板疯了三年了,钱都用空了,买鱼饲料的钱都没有了,不吃饲料,鱼还能长吗?我们已有三个月未给工薪了。”

    崇仲:“你们的工薪多少?”

    张管事:“我八百钱,他们五个四百钱,吃老板。”

    崇仲:“张管事你继续留用,你们五兄弟也继续留用,管事涨到每月一千钱,肖家五兄弟涨到每月六百钱,买鱼饲料的日常开支需多少钱?张管事。”

    张管事:“管老板,米糠麦麸粮三两银子就可买一千斤了。冬天不费食,可对付一个月了。这是五口鱼苗塘的用量,两万亩湖里冬天鱼都在水底,出太阳还会浮上来觅食,每月要上万斤,要三十两。”

    崇仲:“张管事,我给你一百两,先把饲料买回来给鱼加起,摧一摧。我们管家是一个大家,全国各地都有产业,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说完拿出一百两银票递给张管事。

    张山:“管老板是我们总督大人的曾孙女婿?给他干绝对不会吃亏。”

    崇仲:“张管事,我的事业刚开始,今后还要发展。目前你仍按你们的方法先干着,下一步怎么干我要听我婆婆爷爷的意见”

    崇仲回到武昌后立即给婆婆发了八百里加急,刘芳在兰州看后很高兴,立即去信给长子正权从重庆为崇仲组织了一个管理班子和治渔班子去到武昌,由崇仲带到鄂州,让武昌鱼的饲养进入正轨。

    接着崇仲又在鄂州西山找到一股泉水,并在泉水附近买了近千亩平地,开建一个有六个烤酒炉灶的制酒作坊。崇仲又致信大哥大嫂敬仲夫妇为其在资州培训人员和制作设备。

    单清川总督从相似的湖广学到了方法,心中有底了,加上皇上的支持,决定大力阔斧的干一场。

    单大人以总督名义发布指令,自大清定鼎京师以来,凡未交地税的立即补交,交不上的以土地作押。或者以一亩五百钱卖给总督府和各州县。凡拒不交税者以刁民论处,没收全部财产,包括土地。无地农民皆拍手称快,以为官府把地收起来像李闯王一样均田。有地者一算,几十年皆未纳税。因为战乱时人都四散奔逃,战乱后人才纷纷返回。但交地税历朝皆有,天经地义,算来算去只有卖地划算一些。于是基本上将平原上的荒地收上来了,共花了管世敦二百万两。管世敦得地后,从陕北以优厚的条件招长工,结果报名踊跃,并请李邦主买来耕牛一万头,铁器邦帮忙买来铁工具。正月初五春耕便开始了,人力加畜力完成春耕,完成春小麦的撒播。猪圈建起来,猪喂起来了,按南方办法积了肥,施了肥,麦子长得也好,八百里秦川成了望不尽的绿海,关中米粮仓又回来了。康熙帝接报后大喜,为了表彰管世敦的功劳,提升管世敦为尚书衔,正一品,公诸于塘报,五月麦子丰收了,接着种晚高粱,世敦早调来东北高粱种子,等他和正仕夫妇出席在武昌的崇仲婚礼回来以后,经中耕施肥,高粱也同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果然九月下旬,高粱平均达四百斤,两季共收粮七百斤,同样实现了头年垦荒,头年丰收的愿望,四百万亩的关中平原,总产二十七亿八千万斤加上四川与湖广的广阔平原和浅丘所产,已达九十六亿斤,合计八千万石粮食,而且这仅仅是三省平原部分条件好的所产。接着又接到甘肃的报告,因管世敦大人推广红苕苞谷,广大穷困山区百姓结束了糠菜半年粮的历史。康熙帝真正感到天下大治的局面在一步步靠近了。

    刘芳和芙蓉骑马东下至宝鸡后又南下汉中,在汉中乘上自己的坐舰顺汉江而下,五天后到达武昌,径直去到了阅马场峨嵋酒家。大家为这座九层楼高的峨眉酒家之宏伟、宽大所惊叹。上得九楼,崇仲明月正陪着总督刘大人夫妇、巡抚卢大人夫妇、提督谭大人夫妇,刘芳与大家见礼后,随即说道:“刘大人,峨眉酒家开业,崇仲和明月婚礼你看定在哪天?”

    刘大人:“我说,老规矩,端午节,今天五月初一,准备已差不多了,就差给婚庆班子说具体时间了。”

    刘芳:“行!听刘大人的,就端午节。明月,这九楼将是你们的新房,你看还差什么不?”

    明月:“这九楼很好,而且太好,婆婆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芳:“明月,你们是九楼的主人,你有权做决定,大胆地讲。”

    明月:“我想,大婚以后,我们搬到二楼普通房间去住。我们刚开始创业,理当过艰苦的日子,不能贪图享受,那样会消磨人的意志,九楼作高级贵宾间接待朝中大员。同时住二楼也方便对酒店和商店等其它产业的管理。不知崇仲哥以为如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