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儿科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为特征,大多有发热。因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嗜神经的特性,常侵犯腮腺以外的其他腺体和神经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常见于学龄期小儿和青少年。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稳定。病毒主要存在于患儿的唾液、脑脊液、血液、尿液中。腮腺炎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都很敏感:紫外线照射病毒迅速死亡;加热到55~60c,20分钟病毒即被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甲酚皂溶液等)敏感。该病毒耐寒,低温下可持久的保持活力。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以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腮腺肿大前6日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传染性最强期为从腮腺肿大前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腮腺肿大后的3日。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幼儿园、小学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餐具和玩具间接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主要为小于15岁以下的小儿和青少年,其中最常见于5~9岁的小儿,小于1岁的婴儿少见。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主,3~6月份最多。本病为世界性流行,局部流行主要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集体宿舍。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借助病人的呼吸道飞沫到达易感者的上呼吸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当复制到一定程度,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这次病毒的量较少;病毒随血液到达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少数器官,病毒在这些器官中进一步复制,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这次病毒量比较大;此时除唾液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如胰腺、心肌等)亦受累,并可先后出现不同器官病变的相应症状。

    【病理改变】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病理改变是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表现为腺体充血、水肿,被膜点状出血,腺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腺体管腔因上皮脱落而引起腮腺导管阻塞,唾液淀粉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而使血、尿淀粉酶增高。此种病变也可见于睾丸、胰腺及其他器官。脑组织病变见大脑和脑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少数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脱髓鞘病变。

    【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潜伏期为14~25日,常为18日,大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部分病人有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1.典型临床表现 以腮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腮腺肿大,常为单侧性,经1~2日出现双侧腮腺肿大,也可同时出现双侧腮腺肿大或只有单侧腮腺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弥漫性肿大,呈马蹄形,触之有弹性和轻压痛,表面皮肤不红、有热感,边界不清,在张口和咀嚼时,特别是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周围软组织可见水肿。腮腺肿胀于3~5日达高峰,一般持续6~10日,严重者10~14日。腮腺导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有红肿,但压之无脓液流出。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可同时发生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时可在颈前下颌角触及椭圆形肿大的包块,质中,欠活动,有触痛;舌下腺肿大少见,可见颏下、口底肿胀,舌尖抬高,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病程中多有发热,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为1~7日。

    2.不典型临床表现 无腮腺肿大,表现为其他腺体、器官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即表现为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仅出现颌下腺肿大或舌下腺肿大;亦可表现为腮腺肿大出现在脑膜脑炎之后。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较常见,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同时,少数发生在腮腺肿大前或肿大后,少部分病人始终没有腮腺肿大,仅表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只能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诊断。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甚至抽搐、昏迷,脑膜刺激征可以阳性。约半数病例脑脊液可有细胞数升高(大多<500x106/l,偶可>20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稍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在疾病早期,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