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书网 www.qishubook.net,上海升学黄页·小学入学指南(修订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二)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寄宿在学校,父母不能每天都陪着孩子,但是可以对孩子讲怎样注意安全的问题。安全意识也是培养出来的,只要父母重视这个问题了,孩子才能重视这个问题。

    1。要告诫孩子,对陌生人必须有一定的防范意识。要经常告诉孩子,父母不在家时,必须关好防盗门。要告诉孩子,对不熟悉的人的话不能轻信,不能把家庭的具体情况告诉陌生人。即使有人说是父母的好朋友,拿好吃的、好玩的给他,也不能要,更不能跟着走。

    2。教会孩子正确使用一些基本的电器。还要告诫孩子不能随意乱拉乱接电线、电灯,也不要自己随便摆弄和拆装有故障的家电。

    (三)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1。鼓励孩子多和伙伴接触。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父母也要学会为孩子牵线搭桥,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

    2。给孩子足够选择余地。孩子需要大人指导,也需要自己决定一些事。只要不出格,最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3。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就有了自信心,并为他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

    4。教会孩子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情感。对别人的意见和情感视若无睹的人,不能了解别人处境,所以言行经常伤害别人,别人也把他当异数来看待。

    5。要让孩子学会讲道理,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理由,态度要冷静,不能骂人。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如果对方是无意伤害,则要适当忍让。

    6。为孩子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孩子会从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

    (四)学会转移注意力,克服思家情绪

    1。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学校里会安排一些活动,促进孩子们的相互接触,淡化他们的思家情绪。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家里就让孩子一个人睡。另外要注意孩子住校时最好少去探望孩子。

    2。多结交朋友。有了朋友,生活就变得多姿、快乐起来,想家的念头也就会逐渐淡化了。

    六、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作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父母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父母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原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

    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以上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关键性启示是: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

    【实例分析】

    近日,家住常德路的杨女士,忙着联系家教:“最好是一位能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小学教师,让我的女儿早一点适应小学生活。”找了一天,杨女士也没有给女儿找到这样一位“全能”的老师,最后,她与华东师大三年级的一位学生达成了协议:每天给女儿上半天课,所有的课程按现在小学的方式设置,集中“培训”一个月,使女儿提前进入小学生状态。杨女士说:“免得开学后女儿落后于其他学生。”

    据杨介绍,她的女儿比较调皮、好动,很难一次坐足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她和丈夫都担心女儿进入小学之后,会因为坐不住而影响学习,并且还担心女儿因此会降低在老师心中的地位。为了让她入学之后就能出类拔萃,只好提前给她请家教。

    据悉,除了杨这样请家教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办学单位也趁暑假,针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开办“特训班”,模仿小学教育进行上课。但这样的“特训”是否有必要?

    【教师点评】小小儿童补的应是养成教育

    竹园小学的田校长认为:家长这样提前为孩子进行文化课补习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补,应补“行为养成”课。

    田校长认为,幼儿园小朋友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关键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简单的加法、减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很简单,只要认真听课,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但如果家长或家庭教师提前教育,很可能适得其反。

    田校长指出:六七岁的儿童充满好奇,要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首先应不断有新的内容吸引他们。但如果教学内容提前揭底了,孩子上课时就很难再有兴趣。特别是像杨这样,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课程压缩上完,孩子能掌握的知识很少。待到他们再进入小学学习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似懂非懂的心态,上课反而认为自己懂了,不认真听,学得不扎实。

    但暑假期间家长可以为他们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小学与幼儿园大不一样的是上课的纪律问题及定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坐下听好一节课;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做作业边玩游戏,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现在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已比过去有所增加,学生的学习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完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效果都将超过单一的文化课补习。

    七、六岁儿童应该具备的能力

    ● 思维方面

    有些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而6岁以前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某种特征。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儿童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了准备。

    ● 观察、注意、记忆能力方面

    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 语言方面

    6岁儿童约能掌握3500个词汇,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儿童,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儿童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语言,开始识字。

    ● 数的概念

    大部分6岁儿童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 时间知觉

    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儿童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 空间知觉

    大多数6岁儿童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 社会性发展

    6岁儿童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儿童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每天做到后就打个勾,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 生活自理

    6岁儿童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

    给六龄童父母的建议

    1。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和督促孩子,上课时用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拉,不敷衍。爱惜书本及学习用品,保持清洁整齐,每晚睡前整理自己的书包做好次日上学的准备。孩子能做到这些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和老师的赞扬,这些又能进一步激励孩子认真学习,取得更大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孩子做到按时吃饭、按时睡眠和起床,准时到校。课后回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做功课和游戏的时间。建议父母不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如果课余时间完全被功课占满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时间,会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效果与父母的期望适得其反。孩子做功课时,要给他创造安静的环境,父母来回走动、谈话、看电视均会造成孩子分心,影响他的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孩子的作业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孩子有困难时可给予提示,鼓励他自己思考解决。从上学开始就鼓励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的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情感:一般刚入学的儿童都是非常喜欢和尊敬老师的,对老师的情感常常是推动儿童喜欢上学、努力学习的动力。老师和父母都应重视这份情感。有时父母常说自己的孩子。“我讲话你一点都不听,老师的话跟圣旨似的!”这种消极的语言还是不讲为妙。当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议论和批评老师更是不恰当的。

    4。父母与教师即时沟通、密切配合:孩子刚入学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上课时讲话、忘记老师留下了哪些作业等等。如教师与父母能及时沟通、步调一致地去帮助孩子,很多问题都能尽早解决,不至于拖延成不易解决的难题。还应强调的一点是不允许孩子在学校与家中有相反的行为表现。

    八、入学准备备忘录

    ● 小学新生入学五种不适应:

    1.不愿意上学。有的孩子宁愿被关在家里,也不想上学。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2.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每每提及,会比较烦躁和焦虑。

    3.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4.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5.孤单,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应找到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破解不适。一般而言,新生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入学前,孩子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没有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教师有教学目标,孩子有学习任务,便有了压力。

    2.在幼儿园中,教师像妈妈。而小学的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求严格,部分孩子会产生惧怕心理。

    3.孩子入学前与家长可谓亲密无间,什么事都有人替自己着想。入学后,孩子开始了独立的学习生活,交往圈子逐渐扩大,亲子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如何应对头疼问题

    针对小学新生的一些令家长们头疼的现象,专家也逐一进行了点拨。

    1.孩子不愿上学

    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是多样的,如不愿离开家长、和伙伴发生矛盾、挨老师批评等。强把孩子拖到学校,会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家长首先应问清楚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有针对地消除孩子的顾虑。

    2.孩子不能按时起床

    对待贪睡的孩子,家长可做以下几点:自己早睡早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了解孩子睡眠所需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

    3.孩子间发生冲突

    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矛盾没有人身安全的威胁,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可静观其变,抓住契机指导孩子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孩子迷电视

    孩子爱看电视是天性,家长不要因噎废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丰富的家庭业余生活,培养孩子更广泛和健康的兴趣;如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看图书、玩积木、学唱歌等,从而转移孩子的兴趣。

    5.做作业磨蹭

    在武汉市的一次调查中,孩子们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进行了自我分析,其中有这样四个原因:49.2%的孩子是因为自己不会做,28.6%的孩子是因为作业太多,20.6%的孩子是因为贪玩给耽误了,还有1.6%的孩子是不愿意做。

    对此,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做作业前,不妨征求孩子意见,饭前做还是饭后做,哪一科先做,让孩子明确计划;让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可提高效率,减少困难;上闹钟限时;任务适度,不要再额外布置作业,要留有空闲给孩子放松。

    【专家建议】

    1。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经常给孩子讲讲学业有成的人及自己读小学时的故事,为他们提供可以学习的实例。

    3。为孩子准备好各种必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具,做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时帮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

    4。做父母的必须提高自控能力,不絮叨、不说反话、不额外加压。

    【家长备忘】

    1.教会孩子系鞋带、扣纽扣。

    2.教会孩子擦屁股。

    3.教会孩子收拾书包。

    4.教会孩子过马路、看红绿灯。

    5.书包要双肩背的,结实耐脏的。

    6.文具盒要功能单一的。

    7.铅笔要铅芯软硬适度的。

    8.孩子的学习桌椅要高矮搭配合理。

    9.桌上要有台灯。

    10.最好有个可爱的小闹钟,教孩子自己掌握时间。

    11.现在就按上学时间作息,早睡早起。

    12.要求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单位电话和家里电话。

    家长如何按日程准备

    1年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起居生活向个人料理过渡;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感受合群的快乐;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

    6个月前:培养语言表达流畅的能力;激发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情趣;购买有关介绍小学生活的图书;组织孩子与年龄较大的伙伴玩耍。

    3个月前:参观小学,培养对小学的感情和亲近感;上文具店认识多种文具;学写自己的名字;多玩有一定难度的安静的桌面游戏。

    2个月前:开始调节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的“生物钟”;培养认字的兴趣和数数的乐趣;外出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学会注意安全。

    1个月前:按小学一天生活进行模拟运转,午睡从少睡一点逐步过渡到不睡午觉;让其他同伴上家里玩耍,进行习惯等方面的观察;讲上学愉快的故事,唤起孩子求学的热情。

    1周前:带领孩子实地熟悉上学必走的路线,告诉他行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基本安全知识;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并教会他整理书包;讲解上学的道理及基本礼仪。

    开学当天:热情地陪伴孩子到校,并告诉他这是学习新生活的开始,会十分有趣,只要肯动脑筋,每天会有进步。

    【教师指点】

    1.观察力

    家长要多带孩子去动物园,区别驴和马、猩猩和猴子、乌龟和甲鱼;多去天文馆,观察夏日的夜空,寻找北斗七星;多去植物园,多识一些花草,观察它们的根、茎、叶、花的形状和颜色。

    2.记忆力

    教孩子背唐诗、背九九乘法口诀表;背亲戚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听完故事复述完整。不怕重复,重复加深记忆,和遗忘作斗争。

    3.思维力

    教孩子下五子棋、跳棋、象棋;多和父母交谈;鼓励孩子争辩;多听广播,少看电视。

    4.想象力

    父母与孩子互相编故事,以同样的故事开头,续上不同的结尾;鼓励孩子不按图纸垒积木、插塑块;把玩具组合起来按具体情况玩;用汽车和警察组合成城市交通,把听诊器、炊具和布娃娃组合成医院或家庭……

    5.说的能力

    首先训练爱说,爱开口表达;再训练说清楚,说明白;再训练说得有理。孩子爱说、会说,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宽松,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和睦融洽,取决于父母表达能力的示范是否到位。

    6.注意力

    听父母讲话时,要眼睛看着家长;来了客人,要安静地听;要学会集中精力有始有终完成一个游戏,不要中途而废。鼓励孩子自己玩、专注地玩。

    7.听的能力

    家长要耐心听孩子说,这是一种示范。要求孩子听家长说,说完之后复述要点。家长可以重复一遍,让孩子再听。

    九、升小学“考验”家长

    对于孩子来说,上小学既好玩又充满“刺激”;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升小学可能意味着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一次转型。从幼儿园到小学,面临“转型期”的与其说是孩子,不如说是父母。

    小学印象——几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谈小学给他们的印象

    ● 作业

    我去小学参观过,那里的学校当然是比幼儿园大啦,还应该有很多老师和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吧。妈妈说,上小学,就是长大了,不做作业,就会受到批评。——珑珑(6岁)

    旁白:不过据珑珑妈爆料,其实珑珑心理“压力”还挺大。妈妈说,珑珑会对她说,我觉得挺害怕的,妈妈问怕什么呢?珑珑的回答是:去到新环境当然会害怕了。

    ● 老师

    不知道小学的老师会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也会弹琴唱歌呢?——衡衡(6岁)

    衡衡也是今年上小学,而且还是经过千辛万苦才选择到学校。衡衡告诉记者,去面试的时候,那里的老师脸上都挂着笑容,而且校园里有树有花,比幼儿园大多了。

    旁白:衡衡的父母说,在幼儿园放暑假前,会有一些小学学前班辅导,衡衡每次都很认真地去参加,还和妈妈一起去买书包、文具,都是自己挑选的。

    孩子和家长,谁更怕“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父母们来说是一件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是感觉孩子终于长大了,从一个“文盲”开始步入学习的殿堂;苦恼是担心他们适应不了小学的新生活,怕他们不努力读书,还有会被小同学欺负。

    在孩子上小学前,爸爸妈妈应为孩子准备什么?孩子的小学生涯,会为家庭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除了最常规地为孩子准备书包、文具、新衣服外,看看其他父母的另类准备方式吧。

    ● 为择校买房

    因为入学需要考究户口所在地,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不少父母不惜重金在某些“教育强区”购买房子或者租房子,目的只为让孩子成为该地段户口的人。

    张妈妈的儿子今年报读小学,他们原先住在陆家浜路,可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所属地段的小学不理想,夫妇俩经过商量,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决定重金购买另一地段的房子,以便孩子可以入户。

    “人人都说特色小学的师资教育很好,而且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好,就是一路好下去;不好,就很难重新再来。所以三年前我们就开始着手购买房子,入户,因为要求入户满三年才符合要求嘛,我想我们这个准备时间够长的了。”张小姐说,今年儿子很顺利地被某特色小学招收了,因为符合地段。

    ● 租房挂户口

    和张妈妈不同,冼先生采用了他自认为最明智的方式:租房子。冼先生算了一笔账——租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最多是800元一个月,屋主可以帮忙搞定入户口的问题。孩子在这边读小学也只是6年时间,其间免却很多赞助费、买楼的管理费等。冼先生说,租房子是权宜之计,租了可以不住,最重要的是入了户口,毕业了再把户口迁出。据说,冼先生租的那套房子,已经接待过无数家庭,大多数人都是租了不住,只为让孩子名正言顺地读上该地段的重点小学。

    ● 全家总动员

    对于平时全托的小孩子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小学了,无形中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中午的午饭如何解决,晚上又由谁来接送?这些都成了父母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余衡衡的爸爸告说,一旦衡衡上小学,他们的工作和日常休息就要作很大的调整了。以前女儿是全托的,因为两人都是双职工,孩子上小学,接送的问题只能依靠各自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安定的学习氛围,他们连时间表都安排好了:逢星期一、三、五由外公外婆接送,二、四是爷爷奶奶。午饭由妈妈从单位饭堂送过去,晚饭在外公或爷爷家吃,再由爸爸妈妈接回。余先生说,虽然这样有点折腾孩子,但也只能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 一起预习课本

    虽然孩子上的是小学一年级,但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别看一年级的功课很简单,做父母的同样要熟悉课本。结果,新学期还没开始,周先生夫妇已经在开始“钻研”一年级课本。

    “我们其实想努力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给孩子,让他觉得爸爸妈妈尚且这样用功,那我上小学后也要很用功;嘿嘿,也可能是反面教材,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一定是小时候不认真读书,结果现在这么老了,还得从一年级学起。”

    核心问题:家长比孩子更紧张

    ● 关于做作业

    q:怎样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习惯?

    专家回答:大班下学期,孩子除了按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富有童趣的家庭作业外,家长如能在家中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帮助孩子在入小学前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对于那些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学校和幼儿园里的学习规律不同,有些孩子适应力不强,经常不知道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头脑中没有做作业的概念,因而总是完不成作业,挨老师批评,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家长也反映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完不成了就在家里大哭大闹,家长们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在幼儿园时期,老师能留一些令孩子感兴趣的家庭作业,而家长又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在孩子完成幼儿园老师所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帮助孩子记录,倾听他(她)所讲述的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孩子对作业的内容产生兴趣。老师偶尔也会让孩子自己向家长转述作业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记忆能力,因此家长应配合老师多询问孩子是否有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 关于“打基础”

    q:孩子上小学之前,是否应该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专家回答:不少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让娃娃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以为这样可减少娃娃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让娃娃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其实,过分强调在知识上追求“提前量”对娃娃是有害的。

    比如有的娃娃提前学了小学课程,刚入学时会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懂了,没有新鲜感,形成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q:假期时我每天给孩子讲一节数学课,让她做20道题,以免她上小学后跟不上,可是我觉得效果不好,怎么回事?

    专家回答:入学前的知识准备不在于学几个汉字或会多少算术题,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上学前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但是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而不是一味让他做题。比如,逛公园让他拿钱给一家三口买门票等等。现在孩子还没上学,你就让他天天上课、做作业,搞不好会使他产生上小学很苦很累的感觉,这种情绪容易造成以后的学习障碍。

    ● 关于“坐不住”

    q:孩子才6岁,又很捣蛋,我担心他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坐不住,怎么办?

    专家回答: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比较轻松愉快,上小学以后,每节课40分钟左右,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娃娃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娃娃入学前,家长应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如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听后回答,复述故事的内容;每天在一张纸上写1—100的数字;带孩子散步时,让他(她)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一盆花,让他(她)说出这盆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围绕这盆花来和他交谈,也许10分钟,也许1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这盆花上,但事先不要告诉孩子,让他(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留意孩子“小学恐惧症”

    小学恐惧症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巨大变化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感,并且产生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愿意上学,甚至惧怕上学。

    造成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有巨大差异,而家长和学校以及幼儿园没有重视孩子的“幼小过渡”问题,以及没有具体地帮助幼儿顺利过渡。比如,幼儿园教学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而小学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而小学则基本不管孩子的生活;幼儿园是一个固定的老师既管教学也管生活,而小学则是每一节课都要换一个老师等等。这些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一转型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